最近,“侧卧式干部”一词备受争议甚至批评,连带着“躺平式干部”又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相对而言,如果说“侧卧式干部”一词还难以引起大家的共鸣,那么“躺平式干部”则基本上受到众口一词的批评和唾弃。干部躺平这种现象之所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固然因其普遍性高和危害性大等,但沈腾、马丽等人主演的小品《坑》也是功不可没。
毫无疑问,《坑》是2023年春晚节目中给观众带来较多笑声的语言类节目,无论是设计表演的艺术性,还是讽刺现实的思想性,都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肯定,并引起了“围观”。因此,有很多观众及网友通过各种平台和方式对《坑》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其中不乏独到精彩的议论和观点,引人深思。在诸多探讨中,有不少人把小品《坑》中提到的坑与现实的坑对应起来,认为这个“坑”就是指道路上的实体坑,进而从其处于老城区与开发区之间的特殊位置、涉及到七八个部门的处置权限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很多有意思的结论。这的确有启发性。
但是,如果仅仅把《坑》局限于道路上的实体坑,认为受到“坑”害的对象只是来往此地的群众,这就未免简单化和表面化了。这种理解反映了当下有些人对于“躺平式干部”的产生根源、现实危害以及应对策略的认识都比较肤浅。
《坑》中的“坑”有很多隐喻和映射,值得我们深究,它远不止是道路上的实体坑,它包含了形形色色的“无形坑”。这种“坑”所坑害的绝不仅仅是“路人甲乙丙丁”。
这种“坑”包含了普通群众在找干部和政府部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障碍、陷阱甚至圈套,而对应的职能部门或工作人员却不及时去清除障碍、填平陷阱和销毁圈套。这显然是躺平行为。过去比较常见的为群众办事时“吃拿卡要”等形式的“坑”现在已经少见了,但是“推诿扯皮”所带来的“坑”还是比较常见,而少数干部巧立名目侵犯群众切身利益、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困难就更是“大坑”。
这种“坑”还包含了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陷阱和圈套,让人防不胜防。以虚假广告为例,除了电信诈骗无差别推送的短信、拨打的电话骚扰之外,电视推销、城市“牛皮癣”和电商消费陷阱等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也是五花八门,稍不留神就可能上当受骗。对这种“坑”,受骗者当然要自我反省主观思想问题,但政府职能部门显然也难辞其咎。
这种“坑”也包含了单位员工在干事创业、提拔晋升过程中遇到的职场陷阱和“潜规则”等制度漏洞,而单位或组织的管理者对此却视而不见、助长纵容甚至有意为之就是典型的躺平。如果一些部门或地区领导大搞贪污腐化、权钱交易或权色交易、卖官鬻爵等,就必然污染政治生态,这对干部的健康成长毫无疑问构成了极大的“坑”。
这种“坑”更包含了单位在发展运营过程中的制度不严、管理松散、监管不力,以及吃里扒外、损公肥私等行为所造成的集体财产严重亏损等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显然是单位主要领导或领导班子躺平不作为的直接后果,也跟奉行“只栽花不种刺“的好人主义和“好好先生”不无关系。
无论是实体坑还是“无形坑”,都不是当下才有的现象,更不是雷厉风行、重拳出击就能立即消弭和彻底铲除的现象。那种认为批评和惩戒几个“躺平式干部”、铲除几个贪腐分子就能填平单位管理之“坑”、事业发展之“坑”的想法不免有些想当然了。
在种种“坑”的背后,深藏着利益诉求、文化传统、体制机制、管理监督和思想观念等为其温床。因而,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灵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人民至上和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对坑害群众、损害民生的不当行为和人员及时清除;另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守正创新,要以系统化思维,深究“躺平”及贪腐背后的体制机制根源,在坚守政策正确、法律正义和规律正当等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同时鼓励基层先行先试、积极创新,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
作者:王洪春 系中共上饶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上饶市社联理事,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